01. 李妍熙在失去妹妹后的创伤不断困扰着她,她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糟。导演通过镜头展示了她服用精神类药物的场景,暗示她试图摆脱妹妹死亡的痛苦,但显然,内心的创伤难以平复。她时常听到妹妹求救的声音,仿佛她的妹妹还在身边配资实盘网,这些声音其实是李妍熙内心的自责,幻想中妹妹的鬼魂不断向她诉说那些责备的话语。
因为心中的妹妹阴魂不散,李妍熙对任何与权良来相关的线索都会放大怀疑,心理上不断强化对权良来的指控。她深信权良来与妹妹的失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这也是电影标题“来自谁的启示”的另一层含义。她的心理防线完全被自责和痛苦侵蚀,以至于她将权良来当作恶人,认为他就是绑架申雅英的罪魁祸首。
02. 成敏灿是否能因伸张正义来消解他的过失杀人罪?这个案件的特殊性在于,成敏灿误杀了权良来,而他认为自己在神的指引下完成了这件事。导演通过他在山上看到的“主的化身”画面,将这次误杀解读为神的旨意。这也是为什么成敏灿在事件发生后并没有报警,而是选择离开现场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第二天,他内心的罪恶感让他产生了“自首”的念头。他想向郑牧师坦白自己所犯下的罪行,这一切源自他内心的深深纠结。导演巧妙地安排了成敏灿被郑牧师派去当主任牧师的情节,画面通过失焦的手法展现了成敏灿内心的挣扎。成敏灿在得知申雅英失踪的消息后,突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“好事”,罪恶感瞬间消失。
导演通过镜头的语言暗示,成敏灿在精神层面上已被内心的私欲所控制,他的外在行为完全被内心的意识所主导。这使得成敏灿把一切都看成是上帝的启示,认为自己在神的指引下惩罚罪人,开始否认自己过失杀人的罪行。
03. 成敏灿在影片中对“上帝无所不知”的信念逐渐扭曲。当他说“上帝什么都知道,他无所不知”时,实际上是在反映他内心深处对上帝的误解。就像他在疗养院再次决定除掉权良来时,他看到天空中天使的化身,认为这是神的旨意,指引他去惩罚权良来。
《来自谁的启示》通过多重隐喻和象征手法,探讨成敏灿是否真的在接受神的启示,还是一切只是在自我保护的心理作用下,他将所有巧合与不幸联系到上帝的意志。成敏灿将权良来视作“撒旦之子”,认为自己有责任将其除掉。导演通过一段经典台词,“圣灵?你只是想掩盖杀我的事实吧?报警啊,你这个混dàn恶魔”,展现了成敏灿角色的扭曲与执着。
04.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“怪物”。精神科医生曾说:“权良来不是恶魔,他只是一个有问题的人。”导演在权良来的角色塑造上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。他的行为似乎充满邪恶,但也没有明确表明他是“撒旦恶魔”。通过精神科医生的分析,揭示了权良来身上那种因童年创伤而扭曲的内心问题。
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,成敏灿、李妍熙、权良来,都在内心深处孕育着自己的“心魔”。这些“恶”往往是人类为了自我辩解而创造出来的对象。就像电影一开始的那只蟑螂,象征着人类寻找发泄愤怒和恨意的对象。
李妍熙在废墟中与权良来对峙时,妹妹的幻象再度显现,似乎在引导她杀掉权良来。实际上,这一切都是李妍熙内心未解的愧疚与罪恶的具象化。她认为,只要除掉权良来,就能弥补自己未能拯救妹妹的愧疚。
尽管如此,李妍熙在迷失与愤怒中依然保持着清醒,没有完全被内心的怪物控制。导演通过她的角色,展示了一个人如何自我赎罪与和解的过程。她的愧疚,最终只能通过自我谅解才能获得宽恕,也只有解救申雅英,李妍熙才能在内心上有所交代。
《来自谁的启示》讲述了每个人如何面对创伤,以及他们内心如何生成一个“怪物”,引导着他们的行为和思想。成敏灿有上帝的幻象,权良来有自己心中的独眼怪,而李妍熙则受妹妹幻象的引导。最终,影片展示了人类如何通过自我保护机制面对创伤,寻找某种意义,尽管这些“启示”并非来自外部神力,而是内心的潜意识引导。
发布于:山东省